原文发布于2022年8月26日,微信公众号“秋风扫落叶个人号”

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言,今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之语。理论与实际往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分析地区发展空间和前景,城市规划是重要的参考方向。本系列以《房山分区规划(2017-2035年)》为核心,以《房山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为补充,从上层设计角度分析房山区的发展脉络、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为后面具体了解房山不同地区的过往、现状和未来做好铺垫。

作为城市规划系列的开端,本文在总体角度来审视房山区的布局,难免有一些晦涩和枯燥,但一定信息满满,主要内容如下:

1、城市规划的价值

2、分区规划对房山的总体定位

3、房山总体发展轴线的意义


1、 城市规划的价值

有些朋友觉得城市规划是纸上谈兵、画大饼,没有现实意义。下面通过卫星影像看一看房山各个地方,一睹城市规划的直观效果。

第一张图是长阳半岛地区。伴随地铁房山线的春风,长阳半岛在2010年后迅速崛起。2010年的北京城已经摒弃粗旷无序扩张的老路,城市规划指导城市建设成为规范。在这种后发优势下,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长阳半岛整齐划一的城市风貌。不过当时的城市规划缺少绿色生态的理念,加上过度商业化的影响,长阳半岛的布局显得紧凑,会有一些局促感。


第二张图是良乡南部地区。京广铁路沿线是良乡的城乡结合部,其中就包括大南关村。传统村落代表没有城市规划的地区,与进行城市规划的建设区就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棚户区改造成本高昂,于是形成这种难以处理的城乡结合部。对于良乡来说京广线和周边的城中村,明显割裂了城市结构,也影响了沿线的景观风貌。


第三张图是阎村地区,包括燕山飞地星城和阎村比较成熟的乐活城-绿城居住区。这片地区的边界感很强,内部是整齐有序的现代城镇,外部是传统村落。阎村的城市开发指标不多(主要在京周路沿线),农村对城市布局没有太多负面影响,相对于“如鲠在喉”来说,更像是一种“背街小巷”,城市与乡村的矛盾不明显。

「城市规划1」房山分区规划详解(一)


第四张图是城关东部地区,西侧是房山老城,东侧是2013年后开发的原香漫谷和中冶蓝城等居住区,饶乐府村切断了地区的路网结构。很多人觉得京周路堵,表面上是京周路不够宽阔,实则是过分依赖京周路的路网结构缺陷,这个缺陷又与城中村有直接关联。本系列后续有路网规划内容,后面展开细说。


第五张图是长沟地区。同样规划落实区和传统村落区的界限非常清晰。房易路东侧的东长沟村不在长沟镇的开发范围中,未来将长期保留。西侧的坟庄村则嵌入了基金小镇的土地开发区,对城镇结构产生负面影响。有关各乡镇的开发边界也是城市规划篇的重要部分,后续文章会提到。


最后一张图是琉璃河地区。琉璃河坐镇房山区东南部与河北省为邻,历史文化悠久,被称为北京“城之源”。琉璃河与千年古城良乡、八百年古城房山相似,也存在着相当多遗留问题。不幸的是琉璃河没有在近代成为区域中心,长期缺少人为干预,以至这种凌乱的城镇结构延续至今。琉璃河坐拥京港澳高速和京广铁路交通资源,更拥有燕都遗址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却在与窦店的资源竞争中落于下风,巨大的历史清账成本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规划和以上六张图有什么关联呢?传统村落普遍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是古今时光交融的一个具象体现,也是“城市”自然形成和扩张的缩影。我们不能用现代眼光去指点历史,但自然村落和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从侧面反映了缺少城市规划可能导致的问题

长阳0607街区棚改、城关棚改、琉璃河棚改等,投资均在百亿级别。反而显得修路是物美价廉,比如红线20米的城市道路(双向四车道),其投资规模仅约1000万元/公里。换言之房山随便一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其造价相当于几百乃至几千公里的城市道路投资可见城市开发本身不贵,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才是烧钱的根源。历史问题无法回避,提前谋划、合理布局,避免让今天的城市成为明天的阻碍,这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

同样的钱花到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效果,让投资回报最大化是城市规划的经济原则。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历史脉络各异,根据自然条件调整城市布局根据资源禀赋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规模根据历史脉络确定城市文化和风貌,以上属于城市规划的安全、社会、美观原则。本系列将从以上要点入手,带大家了解房山不同地区的不同使命,还有那些“为什么”的问题。


2、房山的总体发展定位和目标

分区规划对房山的总体定位主要是以下四点:

1、建设首都西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

2、建设京津冀区域京保石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

3、建设科技金融创新转型发展示范区

4、建设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相融合的国际旅游休闲区

房山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浅山区占比近七成。作为山区的首要任务,把生态治理作为全区台面上的第一要务是理所当然。

京保石发展轴可以看作是京港澳、京昆、京雄(在建)三条首都对外放射线,这是房山区的基础交通条件。

科技金融、创新转型是房山区的产业层面目标。作为邻居,科技金融主要是顺应丰台区的定位,在房山的具体体现在阎村互联网产业园、长沟基金小镇等。创新主要体现在良乡大学城、窦店高端制造业基地、燕房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集中产业区,转型则主要包括良乡、房山两个老城区的传统商贸业转型和燕山传统石化产业转型。

房山的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琉璃河燕都遗址、云居寺、十字寺、十渡景区等就是具体体现。历史遗迹类的旅游资源学术价值较高,但娱乐价值有限,难免形成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房山文旅一方面要靠重大项目带动(比如乐高或大熊猫基地),另一方面也要摆脱深邃凝重的人设,顺应体验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潮流。


3、房山总体发展轴线分析

房山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这是一张不少人一笑而过的规划图,里面还是有不少可以说的内容。房山区整体格局概括为“两山四水、三区三轴、三团多点”。

两山:大房山、大安山

四水:永定河、小清河、大石河、拒马河

三区:山区、浅山区、平原区

三轴:综合服务轴、创新发展轴、山水文化轴

三团:良乡组团、燕房组团、窦店组团

多点:三大组团外的其余各乡镇

龙8国际

房山区的城建基调在地貌分区中已被定性。简而言之,深山区负责生态保育、浅山区以生态为主适度建设,平原区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区域。为什么1号线支线不来房山青龙湖、为什么燕房线支线周口店站取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青龙湖镇和周口店镇被划入浅山区,生态为主、开发适度,不宜引入地铁,这也直接体现在房山各个乡镇的开发指标上。

深山区:大安山乡、霞云岭乡、史家营乡、蒲洼乡,约占全区面积的25%

浅山区:青龙湖镇、河北镇、佛子庄乡、南窖乡、周口店镇、韩村河镇、长沟镇、大石窝镇、张坊镇、十渡镇,约占全区面积的40%

平原区:良乡组团、燕房组团、窦店组团、窦店镇、长阳镇、良乡镇、阎村镇、琉璃河镇、石楼镇,约占全区面积的35%

综合服务轴源于京周路走廊(或地铁房山-燕房线走廊),房山教育、医疗、商贸、文化、公共交通等配套资源的聚集区,也是进行城市建设的主轴,未来将持续完善城市配套服务。

创新发展轴源于京港澳高速走廊(或市郊铁路副中心线走廊),该轴线的目标是依托大学城教育资源,运用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实体产业,将沿线打造成房山高端制造核心区。

山水文化轴源于京昆高速走廊(或市郊铁路京原线走廊),房山区的文旅资源聚集区,未来将打造为全区山水文化资源的展示窗口。京良路西段是现阶段山水文化轴的制约点之一。


三轴听起来颇有假大空的意味,那我们不妨反过来想,不在三条轴线上会有什么问题?

平原区错过三条轴线的区域主要分两处,一处是琉璃河东-长阳南,另一处是石楼

琉璃河镇重点建设西侧京港澳高速沿线,东侧长期保持传统的村落风貌。长阳镇重点开发北部轨道交通沿线,与南六环外的南部地区形成鲜明反差。石楼镇同理,各种规划很少提及,房山新闻都不太能看到它的踪迹,成为了房山平原区的“透明人”。

以上两处与三条发展轴无缘,成为摸不准定位、找不到目标、得不到动力的“原生态”地区。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三条发展轴线的实际意义

说完“三区”、“三轴”,下期就是“三团”:三个新城组团的具体范围、定位、目标,以及它们当选的原因,将在下期逐一呈现,敬请期待。